三.養殖前期準備
(一)池塘條件
縊蟶屬于埋棲型貝類,營穴居生活,根據其生活習性,蟶田應選擇在內灣或平坦并略有傾斜的灘涂為好。同時要求潮流比較通暢,但風浪又不太大的海區;要求水源附近無生活和工業污染。養殖縊蟶的池塘地質以松軟的土質為最佳,其次是泥沙混合、但以泥為主的灘涂。海水比重1.005~1.020之間,水溫8~32℃ ,最適水溫范圍l5~25℃,pH值7.8~8.7,溶氧4mg/L以上,灘面和水質都未受到污染。
蝦蟶混養的蝦池最好是有較大比降的長條形,或者池內有高起的灘面。將高起的灘面翻耕整平、建畦(或),放養縊蟶。也可通過加深加寬養蝦池的環溝,將環溝內的泥土堆放在蝦池的壩基內側,然后整平,蝦池的四周就能形成2~3米寬并向內傾斜的平臺,以備養縊蟶,蝦蟶兩利,效果很好,但在蝦池內養殖的縊蟶面積最多不要超過30%,一般在10%~25%為宜,并應有獨立的進、排水等設施。
(二)健康清塘
沖刷→暴曬→消毒:清塘是縊蟶養殖的重要環節,應根據池塘老化程度采取相應的措施,通常應先敞開水閘用海水沖刷數日,或用高壓水槍反復沖洗池底,把池中的有機積沉物和泥沙沖走,然后排空死水,封閉閘門,曝曬池底,使剩余的有機物氧化分解。池底嚴重老化的,應組織機械或人工將積沉物挖走,同時應對蝦池進行維修。放養前半個月,每畝池塘可選用百安威(半瓶)、綠康露(半瓶)、漂白粉(15千克)、茶籽餅(15千克)等其中一種進行清塘消毒,3天后將水放掉。
降解毒性:由于清明前后氣溫較低,或遇陰雨天時間較長,清塘用藥的殘毒易滲入底泥、低溫及陰雨天不利于藥物殘毒的揮發,所以,池底消毒排放水后,應該用解毒超爽(按底面積1瓶3~5畝)加水稀釋300倍潑灑塘底。
生物凈化:解毒3~5小時后,即可采用有益微生物制劑如黑金神、粉劑活菌旺、靈活100任意選其中兩種復配浸泡后潑灑池底,分解消毒殺死的各種生物尸體,避免二次污染,消除病原隱患。
微生物分解凈化是健康清塘至關重要的一步,也最容易被廣大養殖戶忽視。如果不用微生物對消毒殺死的生物尸體進行徹底的分解,清塘工作就不徹底。具有抗體的病原微生物待消毒藥效過期后就會復活,并利用殘留的尸體作為培養基大量繁殖。如果清塘不徹底,會對苗種成活率和健康成長帶來很大的影響。健康清塘為日后安全健康養殖奠定基礎,不僅能抑制病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消除隱患,還可將池底有機物和生物尸體通過生物降解轉化成藻類所需要的營養鹽類,為肥水培藻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還能消除、抑制青苔、泥皮的滋生。
健康清塘三關(曬塘消毒→降解毒性→生物凈化),關關重要;無論是縊蟶養殖,還是蝦蟶混養,都不容忽視!類似于建房打基礎,地基打的扎實,高樓才能安全穩固。否則,就有可能釀成“豆腐渣”工程的悲劇,養殖也是一樣,基礎細節做得不扎實,就會增加養殖風險,甚至釀成排塘或絕收的后果。
(三)進水→消毒→解毒
健康清塘后兩天便可開閘納進天然海水。進水閘門設內、外兩道攔網,外閘門用20目尼龍篩絹平板欄網,內閘門用80目尼龍篩絹袖子網欄網,防止有海藻類和魚類等敵害生物進入。當潮水達到閘口時,間隙式開啟閘板,使海水緩慢進入養殖池內,避免因水流過急而沖破過濾網,使敵害入池。進好水后,一定要對池水進行消毒和解毒,因為用過清塘藥物后會有余氯等藥物殘留,進來的外源水中也會有一些有害微生物,若不殺掉這些有害微生物和解掉殘毒,則不利于肥水且對小苗也會有傷害。操作:第一天先用綠康露(2~3畝/瓶兌水全池潑灑)對池水進行消毒,第二天用解毒超爽或凈水靈(3畝/瓶兌水全池潑灑)對池塘進行解毒。
(四)健康肥水
1.肥水培藻直接影響養殖效益:
肥水培藻,對縊蟶養殖非常重要。因為縊蟶主要依靠水體中的藻類來作為食物,在未播苗前幾天就應該要施基肥。
肥水能增加水中多種營養元素,促進微生物和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進一步促使浮游動物和底棲動物的繁殖,加上肥料中所含有的營養成份等,不僅能為縊蟶和蝦苗提供大量優質的天然餌料,提高成活率和抗病能力,而且起到產氧(藻類通過光合作用產生大量的溶解氧,水體中70%左右的氧是藻類產生的)、解毒、凈水、穩定水質的關鍵作用。是否能健康肥水直接影響到到養殖對象的健康,影響在高溫雨季等惡劣天氣時的抗應激和抗病害的能力,更關系到養殖產量乃至養殖成敗。
2.放苗前的肥水培藻(俗稱施基肥):
施基肥切忌濫用化肥或使用雞糞發酵的生物有機肥,因為濫用化肥肥水,容易使得氨氮超標導致種苗中毒,降低放苗成活率,還會使池底板結,滋生青苔、泥皮和藍藻。至于用雞糞發酵的生物有機肥,由于雞糞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和寄生蟲卵,容易入侵苗體,引發病害和蟲害,同時雞糞沉積池底容易加速底質腐敗發酵(耗氧、泛酸、發熱、發臭,使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甲烷等有毒有害物質超標),并導致青苔、藍藻、泥皮瘋長,所以,應選擇健康、安全、高效的肥水產品。
肥水關鍵點:
①水溫、光照:放苗前期,水溫普遍偏低,光照弱,會對肥水產品的效果造成一定影響,此時不必太心急,應選擇晴天上午施用肥水產品,循序漸進,逐步達到效果;
②藻種:天然海水含有豐富的有益藻,肥水前需引入3~5公分海水,目的是引進藻種,利于培藻;
③解毒:清塘時遺留的藥殘,加上近幾年海水污染嚴重、重金屬超標,都是影響肥水效果的因素。所以在肥水之前先用解毒超爽或凈水靈解毒,可優化水、底環境,讓肥水效果倍增。
④營養:藻類繁殖需要氮、磷、鉀、鈣、鎂、磷、氨基酸、腐殖酸等營養成分,不同的藻類所需的營養成分組成也各不相同。六抗培藻膏、酵素鈣肥、藻幸福、藻健康等產品內含硅藻、小球藻和綠藻等優質藻類必需的養份,可促進優質藻相及浮游動物的生長繁殖,為苗種提供適口性好營養豐富的天然餌料;同時還能起到增氧、穩水、解毒、凈水的重要作用。選擇優質的肥料,培養良好藻相,可增強苗種的抗逆能力,大大提高苗種成活率。
施基肥黃金組合:解毒后添3~5公分新鮮含藻水,然后按5~6畝用六抗培藻膏1桶+酵素鈣肥1包施基肥,在天氣晴好時浸泡2小時,然后全池潑灑,潑灑前加入2包降解靈,有條件的可以開動增氧機,促進水流及肥料的均勻,利于藻類繁殖。實踐證明,按此方法操作,可培育硅藻、小球藻等優良藻類供苗種攝食。
⑤科學追肥保水色:有時候養戶看到水肥起來了,但投放苗后很快就變清了,就認為肥效不好,這其實是一個誤解:一方面,對于以濾食性動物(縊蟶等)為主養品種,需要觀察水質變化,定期不斷追肥,保持豐富的天然浮游生物,以提供正常生長必需的餌料生物。另一方面,水剛肥起來的時候,很容易掉清,主要是由于剛肥起來的藻類適口性好,苗種和輪蟲喜食,又未能及時補充藻類生長需要的營養,所以藻類很快被消耗完,直觀表象是水很快會變清。所以,為了維持藻類,穩定水色,必須依照適時、適量、均勻、少量、多次的原則科學追肥,可在放苗3~4天后,按6~8畝.米用六抗培藻膏1桶+特力鈣1包+新活菌旺1瓶加適量水混成膏狀侵泡1小時,然后加水稀釋全池潑灑,既可保證藻相營養的供給,也可避免過量施肥造成浪費,或者導致施肥太猛,水質過濃。
肥水困難有對策:
早春、低溫、陰天:1桶六抗培藻膏+1包酵素鈣肥+半包特力鈣+2包降解靈用6~8畝.米,將四者加3倍水混合后全池潑灑。
瘦塘(新塘、泥沙底):1桶六抗培藻膏+1包酵素鈣肥+1包黑金神用8~10畝.米,將三者加適量水浸泡1個晚上于第二天上午全池潑灑。
肥塘(淤泥多,有機質豐富):1桶六抗培藻膏+1包黑金神+2包靈活100用6~8畝.米,將三者加適量水浸泡1個晚上于第二天上午全池潑灑。
塘底有青苔、泥皮、絲狀藻,影響肥水效果:先將黑金神配合粉劑活菌旺加藻健康(無需加紅糖)混合浸泡3~12小時后全池潑灑,1包黑金神加2包粉劑活菌旺用3~5畝(如塘底青苔和絲狀藻太多,先用人工盡可能撈干凈),然后再施基肥或追肥。上述方法處理,既安全,效果又明顯;如用化學藥品消除青苔和絲狀藻,對蝦苗、蟶苗會產生藥害,對肥水不利,不宜采用。
如水體重金屬含量超標、消毒藥殘留過大、用受過污染的的水源等:在肥水之前先用解毒超爽或凈水靈進行解毒,然后再施基肥或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