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id="yluz9"><center id="yluz9"></center></dd>
  • <th id="yluz9"></th>

    <ol id="yluz9"></ol>

  • 養殖寶典
    聯系我們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998-2399
    電話:
    0898-65900372 67440992 
    67440993 13519881663 
    13876006683 13518818238
    傳真:
    0898-65780928 
    華南辦:
    0756-5516139 13318970122
    網址:
    www.889268.com 
    (中文實名:卓越水產)
    E-mail:
    h1nzhuoyue@126.com
    養魚技術 
    快樂養魚的細節管理和關鍵控制技術(三)
    作者:小編 日期:2022-01-23 點擊數: 

    關鍵控制技術五:培植氧源:“溶氧是核心”

    1.溶氧是核心—“溶氧,是成功養魚的命根子”

    水中的溶氧是養殖魚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之一。據觀察測定,當水中溶氧量達到2mg/L以上時,魚類生長正常,對飼料的消化吸收較好,飼料系數也較低;當溶氧量降至1.6mg/L以下時,魚攝食量減少,飼料系數比在2mg/L以上時約高一倍;當降至1.1mg/L,魚的呼吸頻率加快,并出現浮頭現象;降至0.8mg/L以下時,開始窒息死亡。由此可見,充足的溶氧是水質穩定及魚迅速生長的必要條件:溶氧豐富,才能防止倒藻藻類老化, 使藻相穩定,水色嫩爽;溶氧豐富,才能為硝化細菌、芽孢桿菌等有益好氧菌提供優良的繁殖生長環境,使菌相均衡,水質穩定;溶氧豐富,能抑制致病細菌的繁殖,防止腸炎、出血、爛鰓等疾病的發生;減少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甲烷等有毒有害物質的積累;溶氧豐富,魚攝食能力加強,消化率提高,能量代謝利用率也高,生長迅速。

    所以如何解決養殖池塘溶氧安全的問題,是每一個水產人需要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關于溶氧問題的誤區:①有人認為開增氧機可以解決溶氧安全的問題,其實,這種理解存在誤會。增氧機的真正作用是推動水體循環,活絡水體,把上層藻類所產的溶氧通過水流循環載入塘底,增加塘底溶氧量,將底層的有機物進行分解轉化為營養鹽類通過水流循環至表層供藻類吸收,促進有益藻類的生長,還可將底層有害的物質通過水體循環交換至水層表面釋放揮發。增氧機本身只是將空氣中少量的氧氣導入水體,但不是主要的氧源。②還有人認為,潑灑增氧劑(過碳酸鈉、過硼酸鈉、過氧化鈣、雙氧水等)補充外源氧的方式可以解決水體中溶氧缺乏的問題。其實,這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短期應急做法。經常使用化學增氧劑的水質絕大多數是泥濁水?;瘜W增氧劑的過量使用,使得藻種徹底的“犧牲”,養殖池塘的生態環境被徹底的破壞,水質、底質失去活性,自凈功能喪失,水色、藻相很難培養,亞硝酸鹽、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屢見超標。導致病害頻發,養殖效益底下。

    保證溶氧的方法:

    ①堅持全程適時適量肥水,確保藻類新陳代謝,藻相健康穩定:水體中氧氣的來源主要依靠藻類的光合作用提供,約占水體溶氧的70%,其次才是空氣溶解帶入;

    ②減少耗氧因素:水體中溶氧的消耗主要有:①魚類的呼吸耗氧,占20~25%;②“水呼吸”耗氧,指水體的懸浮物質、浮游生物、細菌的呼吸、溶解在水中的糞便、殘餌有機物的發酵分解時所消耗的氧氣,約占45~50%;③底質(包括底棲生物、腐敗物質等)耗氧,約占25~35%,如果底質惡化(腐敗、泛酸、發臭、發熱),容易造成弧菌繁殖、塘底缺氧,塘底耗氧量上升至占50%以上,那么魚類就極其危險,一旦遇到高溫低壓、悶熱天氣或夜晚,就容易翻塘死魚。因此定期使用黑金神、新活菌旺等微生物制劑養護水質和底質,有利于促使有機物及無機物轉化及利用,降低水體、底部腐敗物質耗氧;定期使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得立康等表面活性劑能減少池底氧氣消耗,增加水底層溶氧,促進淤泥中有機物的分解,加速池塘的物質循環。

    ③減少水體表面張力,增加氧氣溶解速度:降解靈可以消除水體粘性,增強水體的透氧能力,將空氣中的氧氣和水體表層的氧氣導入水體中層和底層,迅速解決重癥缺氧和進行缺氧浮頭急救;遇低氣壓、悶熱、連綿陰雨,潑灑粒粒神降解靈,高溫天氣則可選擇在夜間10點左右補充外源氧如納米氧,此時切記不要用過碳酸鈉、過硼酸鈉、過氧化鈣等化學增氧劑,否則后患無窮。

    ④如條件允許,適當添加10cm的新鮮水源。

    2.培植氧源—養魚先養水,培藻是基礎

    “養魚先養水”,這是水產界的共識?!梆B魚重在培藻”更應該是廣大養殖生產者貫穿始終堅持把握的核心。

    好的水質看上去肥、活、嫩、爽,這種水色實際上就是優良的藻相。優良的藻相對調節水質和穩定溶氧、pH值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實驗表明,池塘水體中70%以上的溶氧是藻類光合作用產生,培育優良的藻相,就是培植氧源。溶氧是核心,藻相是溶氧的源頭。藻相哺育著養殖環境,養殖環境關系到養殖成敗,所以說,培藻是基礎。

    施基肥,培藻放苗;追施肥,防止水色落清,是保健養苗必須把握好的環節。

    良好的藻相除了提供天然餌料,還能起到產氧、解毒、凈水、穩定水質的關鍵作用。

    然而,在養殖過程中,特別是養殖中后期,很多養戶忽視藻類營養的來源,錯誤的認為中后期殘餌和排泄物能滿足藻類生長營養的需求,其實不然。殘餌、排泄物作為藻類的營養必須通過生物轉化才能被藻類吸收,而且營養比較單一,缺乏藻類必須的微量元素,如生物轉化不及時,也會導致營養不足,轉水倒藻。因此中后期適追肥很有必要。那么,什么樣的水質需要追肥呢?①水色暗,無光澤;②水體懸浮顆粒多,顯濃濁,泡沫黑黃,帶粘性有腥味;③低氣壓(臺風暴雨、悶熱天氣)來臨前;④連續陰雨天(5天以上);⑤風向不定,溫差大;⑥水色發黑,水面呈現帶狀或云團油污狀;⑦水體溶氧分層,pH值分層;⑧)消毒后,水色漸顯清瘦;⑨亞硝酸鹽偏高。如發現上述現象之一,都應及時適當追肥,防止轉水倒藻,引發魚和套養魚應激反應。追肥應選用水溶性好,不耗氧的產品,如:六抗培藻膏、藻幸福等。

    進入中后期,隨著魚和套養魚類個體的長大,養殖密度相對增大,溶氧量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面對這種情況,培藻產氧仍然是有效解決養殖溶氧的主要方法。

    終上所述,可以說,藻相和溶氧是養殖環境的生命線,而養水培藻,培植氧源,就是為了保護養殖環境的生命線,而保護生命線就是保護養殖安全。

    關鍵控制技術六:排毒解毒:消除養殖隱患

    定期解毒是指定期有效地消除養殖過程中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各種毒害,如重金屬中毒、消毒殺蟲滅藻藥中毒、亞硝酸鹽中毒、硫化氫中毒、甲烷中毒、氨中毒、酸熱毒素、攝食有害藻類或老化死亡藻類中毒、霉菌毒素中毒、濫用抗生素及違禁藥中毒等等,我們對各種毒素對魚的危害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1.重金屬中毒:常見的重金屬離子有鉛、汞、銅、鎘、錳、鉻、砷、鋁、銻等。重金屬的來源主要有四方面:①工業污水、生活污水、種養污水最終都排至大海,導致海水污染日益嚴重,致使養殖抽進的海水本身的重金屬就超標,②所抽的地下水,本身重金屬超標,③在養殖過程中濫用各種吸附型水質和底質改良劑等,也會導致重金屬離子就超標。④劣質肥水產品。重金屬超標會嚴重損害魚的神經系統、造血系統、呼吸系統和排泄系統,從而引發神經功能紊亂、代謝失常、肝壞死、肝腫大、敗血、爛鰓、停止生長等癥狀。

      2.消殺(殺菌、殺毒、殺蟲、滅藻)藥物中毒:傳統的“消殺”養殖模式,定期采用消殺藥物處理水質和預防蝦病,或者只要魚一發病就立即使用或加量使用“消殺”藥物,導致藥物累積沉降在水、底,短期可能不會有明顯中毒跡象,但長期存在會破壞整個池塘環境和損害蝦的肝、腸、胃、鰓,如烈性藥物或超量使用則會造成魚急性中毒死亡。

      3.亞硝酸鹽、硫化氫、氨中毒:大量使用化肥或畜禽糞尿或生物肥進行肥水、池底長期處于缺氧狀態、底質腐敗等容易造成亞硝酸鹽、硫化氫、甲烷和氨氮超標,導致魚呼吸困難、攝食下降,肝、腸、胃、鰓等各種器官都出現實質性細胞腫脹、出血和炎癥,代謝器官功能衰竭,情況嚴重將導致死亡。

      4.酸熱毒素:池底有機物在微生物發酵作用下產生產酸發熱,尤其是發生在連綿陰雨后氣溫回升、暴雨后出太陽、底質惡化及溫棚養殖環境。底質發酸發熱發臭導致底質腐敗,容易滋生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疾病,同時嚴重耗氧,導致魚缺氧浮頭。

      5.藻毒素:池底有害藻類(特別是藍藻、甲藻、裸藻、三毛金藻)和老化死亡藻類都會產生毒素,魚類吞食后容易造成腸胃消化道感染,進而損傷肝臟。

    6.霉菌毒素中毒:存放過久或受潮的飼料和藥物、使用了霉變的麥麩、玉米等原料加工的飼料、沒賣完回爐加工的飼料等都容易變質產生霉菌毒素,魚類攝食了氧化、酸敗、霉變的飼料(含黃曲霉素或霉菌毒素)引起慢性中毒,損傷蝦的肝臟和腸胃。

        近年魚蝦養殖病害頻發,除了寄生蟲病、細菌病和病毒病,我們對存在于養殖環境和飼料中的致病因子卻常被忽視,如存在于飼料中的霉菌毒素就是其中之一;鑒于近年來用相對廉價的植物性蛋白源取代動物性蛋白源如魚粉,已成為水產飼料生產的趨勢,這也使得水產飼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和中毒致病有增加的傾向。

    7.濫用抗生素及違禁藥中毒:濫用抗菌藥物、添加高殘留的禁用藥品、長期拌喂藥物性添加劑。因為藥物都需要肝臟的分解,頻繁使用藥物或藥物添加劑必然嚴重損傷肝臟,造成肝臟慢性中毒。

    我們養魚常見的肝膽綜合癥大多與上述的重金屬之毒、消殺藥中毒、攝食有害藻類或老化死亡藻類中毒、黃曲霉素和霉菌中毒以及濫用抗生素及違禁藥中毒密切相關(詳見關鍵控制技術十“肝膽綜合癥”。)

        清源、解毒超爽、凈水靈是一種新型高效的降解劑,合理使用能:①消除重金屬離子、有毒元素如鉛、汞、銅、鎘、錳、鉻、砷、鋁、銻等;②消除水底發酸發熱、防治鐵離污染、水銹和亞硝酸鹽、硫化氫、甲烷、氨超標;③消除和緩解養殖動物因激素類、氯系、消毒劑、抗生素、殺蟲藥、藻毒素、飼料霉變以及各種農藥造成的應激反應和中毒反應。最終起到凈化水質、底質,消除養殖對象因重金屬超標引起的中毒。

        健長靈、活性蒜寶、本草康不僅含有產酶益生菌群,還含有乳酸菌群、酵母菌群等,在飼料中定期添加這些高品質的微生物飼料添加劑,不僅能增強消化功能,促進對飼料營養的消化吸收,還能對霉菌毒素進行生物轉化和酶解,達到保肝健腸養胃的功能。

        防控中毒,解毒排毒的最佳方案:

        每當①進水后,②肥水培藻前,③放苗前,④連綿陰雨天或者暴雨后轉晴,⑤連續高溫,⑥換季(尤其是清明和白露時節),⑦倒藻或藍藻、裸藻、甲藻、金藻等有害藻類繁殖過盛,⑧用了“消殺”藥或拌喂了抗生素后第二天,⑨投喂了氧化、酸敗、霉變的飼料等,都應用清源(1瓶用3畝.米),或者解毒超爽(1瓶用5畝.米)全池潑灑解除水體和底質的毒性,同時每公斤飼料用清源、活性蒜寶、酶解多糖各10克拌料混勻陰晾半小時后投喂排解蝦體內的毒素,每天2餐,連用3天。

    關鍵控制技術七:防·抗應激:養水保魚

    應激反應:指動物對外界環境的變化一種保護性反應,水溫、鹽度、pH值、溶氧等變化,都是應激因子,魚為了應付改變了環境因子而作出的反應稱為應激反應。魚對環境因子的變化而作出應激反應時,其本身是要消耗能量的。如果應激因子變化范圍不大,時間不長,魚還可應付,不會構成大的危害;如果應激時間過長,變化較大,超出魚的適應能力和忍耐力,魚就會發病甚至死亡。大多數魚類病害都是因應激導致食量減退、活力減弱、免疫力差、病源入侵體內而引發。 

        養殖過程中容易造成魚強烈應激的原因:

        1.氣候突變引起的應激:如遇冷空氣、臺風、連續降雨、下暴雨、陰天、冷熱溫差大等惡劣氣候的影響;

    2.換季(早春、春夏、夏秋、秋冬交替)引起的應激:換季之際,早晚溫差大,風向不定,這種變化持續時間長,池塘水體的理化因子發生急劇變化。

    3.藥物引起的應激:使用強刺激性較大的的消毒殺蟲、殺藻、殺菌藥物如硫酸銅、硫酸鋅,含氯制劑等刺激性較大的消毒劑均會給魚帶來較強烈的應激反應。

    4. 分池(標粗)或移塘引起的應激。

    5.藻相突變引起的應激:如藻類突然死亡、水色變清或藻類過旺、水色過濃。

        6.一次換水量過大(超過50%)引起的應激。

    7.溶氧、鹽度、溫度、酸堿度(pH值)等水質因子的急劇變化引起的應激:養殖水體肝膽、硫化氫、亞硝酸鹽、甲烷等有害物質超標;水溫分層、溶氧分層等不良水質易誘發的應激。

    每個水產養殖者都應特別關注氣象信息,聽氣候預報預知未來2天的天氣情況,準備防應激措施:當出現悶熱無風、臺風暴雨、連綿陰雨、風向變化、雨后初晴等異常天氣情況和清明、白露等換季時節,不宜使用消毒藥,微生物制劑應謹慎或少量使用;同時,應酌情減料投喂或停喂,否則會刺激養殖對象產生強應激反應,從而導致惡性病害發生,造成嚴重后果。

    對策:在預知天氣變化前2天進行追肥和培菌:按8~10畝.米用新活菌旺1瓶+六抗培藻膏1桶混合潑灑,增強藻相抗應激能力。天氣變化前1天,按4畝用降解靈1包+應激寧1包混合潑水,消除或緩解應激;如惡劣天氣持續5天以上,應重復潑灑1次。同時,提前2天各按1%拌喂清源、酶解多糖、活性蒜寶,保肝健腸,增加魚的體力和免疫力。天氣變化期間,停止進水和換水,并減少投喂。 

    關鍵控制技術八:加強夜間管理,防控疫病隱患

    水產養殖的很多病害,往往發生在夜間,而發現在白天,這是來源于水產養殖一線的真實情況。表明了必須抓好夜間管理,才更有利于減少病害的發生。

    高溫季節(凌晨1點開始~黎明6點左右):池塘的溶氧明顯降低。白天藻類是氧的生產者,而夜間是氧的消耗者;池塘有機物和水中的懸浮碎屑顆粒的降解耗氧,各種生物呼吸耗氧等諸多耗氧因素,導致夜晚池塘氧氣嚴重不足。塘底厭氧菌大量繁殖,沉底的有機物發酵,使得底質腐敗。這樣的惡劣環境是各種致病原和各種有毒有害物產生的溫床。而養殖對象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生活,其致病風險可想而知。

    春夏和夏秋(清明和白露前后)之交:白天溫度高,夜間溫度低,晝夜溫差明顯,水生態的健康循環代謝出現障礙。藻相不穩定,水溫分層,溶氧分層,pH值分層,水體環境處于多變不穩定的狀態,這些都是導致養殖對象應激的主要原因,而應激導致活力和免疫力下降,多種病害由此而引發。

    由此可見,要減少夜間致病的隱患,就必須加強夜間的科學管理。緩解溶氧危機,控制底質腐敗,消除應激因子是夜間管理的主要抓手。經觀察分析、實踐檢驗,高溫季節,在溶氧逐步降低之前(即午夜12點左右~黎明太陽出來前),用降解靈、離子對鈣、粒粒神納米氧(配沸石粉或干凈泥沙混勻成小粒狀灑2~3畝.米水深)可改善水體的通透性和溶氧不足的問題,有效控制底質腐敗和致病原。春夏和夏秋之間,在午夜10點左右,用納米氧、粒粒神、六控底健康,可有效解除應激因子,并提高養殖對象的抗應激和抗病能力,從而減少病害的發生。

    關鍵控制技術九:科學投喂·平衡營養·增強免疫·促進生長

    一.科學投喂:

    投喂貫穿了從放苗到出售整個過程??茖W投喂,可以有效的降低餌料系數,減輕水體負擔,減輕魚的腸胃損傷,預防營養性疾病和肝膽疾病。很多養戶擔心的氨氮、亞硝酸鹽等問題,跟飼料有很大的關系。飼料含高氮源,包括魚排泄的糞便、剩餌,這些高氮源,有部分氧化成硝酸鹽,大部分需要經過池塘里的細菌分解成亞硝酸鹽,再轉化為無毒無害、有利于藻類吸收的硝酸鹽才能夠利用。如天氣不好或者水質惡化,氨氮、亞硝酸鹽就有可能呈現上升的趨勢。很多養戶有這樣的經驗:氨氮、亞硝酸鹽偏高時,適量控制投喂可以有效緩解氨氮、亞硝酸鹽升高??梢?,投喂對池塘環境的影響有多大。原來養殖一直強調四定原則,即“定時、定點、定質、定量”來投喂。我們應辯證看待“四定原則”:定時,相對季節來說,在一個季節里,只要天氣正常,可以較長時間固定在某一時段投喂;定點,在開始馴食時要多點投飼,定點馴化,馴化成功后可定點投喂;定質,是對飼料的要求,因為發霉的飼料會產生黃曲霉素,毒性很大,嚴重危害魚的健康;定量,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很多養戶把飼料放在投喂機后,到時間打開開關就了事。往往5天甚至10天都喂同樣多的料。因為他們根本就不了解魚的攝食情況,只憑感覺投喂。按理說,飼料每天都需要增加,因為投下去的料每天都是會長魚的,如不加料,勢必會影響到魚的正常生長。但如果遇到低氣壓、悶熱、風雨天、水質不良、底質惡化、風向變化、魚發病時,如果定量投喂,勢必造成飼料浪費,污染水質。養魚有樣的說法,七分飽十分長,現在魚只有撐死的,沒有餓死的。很多養戶很舍得投料,認為只要投下去就能長魚,卻沒考慮到飼料的溶水性,一般魚料浸泡1小時左右就開始化開,時間稍長的話,適口性、營養性都會差很多。時間再長就溶散在水里、沉積在塘底,不僅不能供魚攝食,而且嚴重污染水體和塘底。所以,養魚千萬不能依賴投飼機。一般來說,可以通過魚的攝食情況來決定投喂量。投喂合理,投完料后,魚很快會散去,不會再圍在料臺周邊;料多時,料還沒有投完,魚已經有條不紊的散去(不是一哄而散);料不足時,料完了,魚還在料臺周圍不停的打轉,久久不散。所以,投喂不僅要看魚的長勢,還要看天氣、風向、水環境等來決定投飼情況,卻不可馬虎了事。有條件的還要定時拋網稱重掌握魚的生長情況,了解魚的長勢和存塘量,確定投喂量。同時,關注氣候變化、藻相變化、水質變化、底質變化、潮汐變化、生理變化(病疫)等因素的影響,視情況減料或停料,不盲目于定時喂料。這樣做,魚不僅不會掉膘,不影響長勢,還能消耗池塘里的剩余食物,緩解池塘的壓力,降低餌料系數。實踐證明,科學投喂,餌料系數能降低10%左右。

    二.平衡營養·增強免疫·促進生長

    為了提高魚對餌料營養的消化吸收,滿足其營養平衡的需求,增強免疫抗病能力,喂料前,在飼料或鮮活餌料中拌入產酶益生菌和乳酸菌 (如:健長靈、活性蒜寶、本草康,很有必要。產品獨特的醇香味具有極強的誘食性。其強大的有益微生物復合種群優勢,既能補充魚的內源酶,增強消化功能,促進對飼料營養的消化吸收,還能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在消化系統生長繁殖,維護消化道的菌群平衡,修復并促進體內微生態的健康循環,預防消化系統疾病。

    水質變化、底質變化、pH變化、發病、亞硝酸鹽、氨氮、硫化氫超標期間,除采取解毒·護水·抗應激等措施優化水環境外,還應減料或停料;等水質穩定、恢復投料后,及時補充保肝靈、酶解多糖、活性蒜寶等保肝健胃、增強體質的產品。

    日常注重保肝護肝:養肝護肝,排毒解毒,保障魚肝功能的健康,對魚養殖十分重要,在飼料中定期添加清源保肝靈,有利于保肝護肝,增強肝功能的排毒解毒功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三.警惕“病從口入”:

    1以肉食性餌料和以動物飼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喜歡吃鮮活餌料。鮮活餌料雖然是肉食魚類最適口的餌料,但同時也是各種細菌、病毒、寄生蟲攜帶者。是魚病害的一個重要源頭。有的養戶投喂的野雜魚類幾乎沒有經過任何處理,野雜魚中帶著大量有害細菌、病毒,特別是已經變質的野雜魚。魚在攝食的過程中將有害的病毒和病菌或有毒的重金屬或藥殘帶入體內,從而引發病害,如:肝腫大、肝糜爛壞死,腸炎、寄生蟲病等等。

    在投喂鮮活餌料(含肉糜等)前,應先用活性蒜寶拌餌來溶蝕蟲卵、消除有害物質(1瓶可拌50公斤鮮活餌料),經過發酵的天然大蒜的殺菌抑菌能力是普通抗生素的5~8倍,無殘留,不形成抗性。實踐證明,用活性蒜寶處理鮮活餌料,對預防寄生蟲病害和提高魚的品質作用顯著。

    以草食性為主的魚類,在使用豆粕、菜粕、棉粕、油糠、青草等投喂時,最好用清源健長靈加水噴灑后投喂,以消除毒素,增加營養,增加適口性。

    2投喂干料時,粉末散在水里污染水質,沉入塘底吸水耗氧,且所吸水質是塘底污水,魚在攝食過程中將有害的病毒、病菌或有毒的重金屬或藥殘帶入體內,從而引發病害。所以在高溫季節,在投喂配合飼料時,將清源健長靈加水噴灑在飼料上混勻,既能包裹飼料,起到誘食促食作用,還能增強營養消化,更可避免底部淤泥滲水污染飼料。不僅降低了餌料系數,減輕塘底污染,更重要的是能有效的控制病從口入,減少病害的發生。


    在線咨詢
    售前咨詢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售后服務
    0898-65900372
    欧美日韩A片一区二区三区
    <dd id="yluz9"><center id="yluz9"></center></dd>
  • <th id="yluz9"></th>

    <ol id="yluz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