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精卵經過人工孵化卵出的仔魚,稱魚花、水花,從仔魚培育到全長3厘米左右的幼魚,身體已經被鱗片覆蓋,稱魚種。人工育苗指的是以一定的方式,在人工控制環境的條件下將孵出的仔魚培育成魚種的過程。
目前石斑魚苗孵化的生產方式主要有三種:室內水泥池育苗、室外高位池育苗、室外土池育苗。
目前采用最多的是室外高位池育苗,其效果也是最好的。室內水泥池育苗能完全人工控制水質和水溫,魚苗生長需要什么,可以在水里添加什么,使魚苗不受水質和天氣變化的影響,這是其最大的優勢。但問題在于,目前并未真正搞清楚石斑魚苗生長到底需要什么,這使得這種投資較大的生產方式在現階段并沒有取得好的成果。而室外土池的水質又受底質的影響,人為控制困難,天氣的影響又使水環境容易變化,這種方式也沒有取得較好的效果。室外高位池育苗介于上兩種方法之間,是目前石斑魚種苗生產的主流,市場上賣的苗大多是這種方式做出來的,包括標粗;選塘的標準應以苗種生活環境的適宜,人工飼喂、管理及捕撈方便等幾方面來考慮。同時亦應根據培育不同種類加以選擇。池塘不宜過大,一般以面積1~5畝、平均水深1.5m以上為宜。要求進排水方便,堤岸完整堅固,堤壁光潔,無洞穴,不漏水,池底平坦,并向排水處傾斜,近排水處設一集苗池,可配套提水設備。池塘四周應無樹蔭遮蔽,使陽光充足,空氣流通,有利于餌料生物及魚苗的生長。
(一)石斑魚的育苗環境
1.水溫:仔魚期適宜水溫為24~31℃,水溫22℃以下仔魚不能開口攝食開口能力差,22~24℃仔魚開口成活率極低,33℃以上仔魚活動不正常。稚魚期的適溫范圍略寬。防止日夜水溫的劇變。培育環境安靜,水質清新,微流水,最好是持續供應經過濾的海水。
2.酸堿度: pH7.8~8.8。
3.溶解氧:要求育苗池保持溶氧量在5mg/L以上。
4.氨氮:育苗中,氨氮含量是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水質指標,一般要求不超過0.7mg/L。氨氮含量達到1.2mg/L以上時1~2cm的仔魚出現活動不正?,F象,這些魚不能下沉,只在水表層活動。其活動特征是:身體側向在水面打轉,或頭部抬起,身體與水面呈45℃左右在水面快速竄動,或身體縱軸與水面呈45℃左右快速仰游等,數小時后即發現池底有死魚。經大量換水后,氨氮含量降到0.3mg/L以下才得到緩解。
5.光照:育苗池水表面的適宜光照強度范圍5000~15000lx,以6000~8000lx最適宜。光照低于5000lx時,仔魚發育緩慢,開口攝食困難;光照太強,育苗池中藻類生長極快,對魚苗生長不利,特別是在仔魚開口后的一個星期內容易發生氣泡病,造成仔魚大規模死亡。
6.鹽度:點帶石斑魚產卵、孵化用水鹽度為30~33‰時孵化率較高,鹽度降低則孵化率下降。育苗前期用水鹽度與孵化用水相同,育苗后期鹽度可逐漸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