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id="yluz9"><center id="yluz9"></center></dd>
  • <th id="yluz9"></th>

    <ol id="yluz9"></ol>

  • 養殖寶典
    聯系我們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998-2399
    電話:
    0898-65900372 67440992 
    67440993 13519881663 
    13876006683 13518818238
    傳真:
    0898-65780928 
    華南辦:
    0756-5516139 13318970122
    網址:
    www.889268.com 
    (中文實名:卓越水產)
    E-mail:
    h1nzhuoyue@126.com
    養鱔技術 
    黃鱔健康養殖的細節管理和關鍵控制技術(五)
    作者:小編 日期:2022-01-23 點擊數: 

    關鍵控制技術十一 黃鱔病害的防控

    一. 黃鱔發病的診斷方法

        診斷黃鱔疾病的方法很多,在實際生產中,目檢是檢查鱔魚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一般常見鱔病的發病部位主要表現在體表和內臟上,目檢能直接看鱔的病狀和寄生蟲情況。為了作出確診,同時還要加以現場觀察和詢問。

        ①現場觀察:病鱔往往體質瘦弱,體表光澤發暗、體色發黑、潰爛;食欲連續幾天減退,食量嚴重下降或拒食;活動緩慢,離穴獨游;白天有鱔上草,不畏光,不怕熱;有的黃鱔在池中表現出不安狀態,上竄下跳,不正常的打轉、急劇狂游或相互纏繞。這可能是有害物質引起的發狂病或腸道寄生蟲病。

        ②體表檢查:及時撈出病鱔或剛死的鱔魚,依次從頭部、嘴角、眼睛、體表、鱔尾等仔細觀察,易看到一些大型病原體,如水霉;肉眼看不到的如小型病原體,可根據病狀加以鑒別,如鱔體發黑,口腔充血,肛門紅腫突出,多為腸炎;鱔體外表局部充血發炎,出現黃豆或蠶豆大小的紅斑,嚴重時表皮呈漏斗狀小窩、腐爛則為赤皮??;由外部爛入,為打印??;體表部分或全部被泥巴覆膜一層,為拖泥??;生有舊棉絮狀白色物質,常為水霉病等。

        ③內臟檢查:解剖鱔體,取腸道,從前腸剪至后腸,觀察是否有寄生蟲,腸道內容物性狀是否正常,然后用水將糞便等沖洗干凈,如發現腸道全部或部分充血,呈紫紅色,則為腸炎病。肝腎充血腫大,顏色發黑、發白或星花斑狀,則為肝腫大病。

        ④詢問調查:了解發病史和曾用藥的情況;調查鄰近養戶近期發病情況。

      在日常的養殖過程中,鱔魚暴發的往往是綜合性疾病,因此在確認疾病時一定要認真觀察、診斷,找出主要病癥,然后對癥下藥。

    二.黃鱔發病的原因

        ①引種、投放把關不嚴:種苗質量太差,或攜帶病源; 

        ②養殖環境突變或環境惡化:

        a.鱔池:剛建的新鱔池,未經脫堿處理就放水養鱔,池中堿性太重使鱔魚不適應而患病?;蛘呃削X池長期不清整,腐殖質過多,怕水質變壞,為病原體繁殖浸染創造了適宜條件。

        b.水溫突變:黃鱔適宜生活在15~30℃水溫中。由于鱔池面積小,晝夜水溫變化大,炎夏高溫季節,水溫高達40℃以上,往往會出現黃鱔被“燙死”現象。另外,由于鱔池要經常加注新水,換水量過大導致水溫突變,從而影響鱔魚生長,如水溫猛降相差4℃左右時,鱔魚極易引發“感冒”。天氣突變同樣可能誘發疾病。

        白露期間要特別注重溫差:在黃鱔養殖過程中,最危險,最易發病的時期是白露前后20多天,引發的原因是晝夜溫差極大,甚至有時候晝夜溫差達十幾度,特別容易影響露天魚塘的水溫,極易引發白露溫差綜合癥。

        c.pH值的變化:最適宜黃鱔生長的池水pH值在6.5~7.4之間。一旦pH低于5或高于9.5,就會引起池鱔的死亡。池水pH值如果在5~6.5之間,池鱔生長緩慢,并且容易感染嗜酸卵甲藻而患打粉病。

        d.有害物質超標:放養密度過大或在高溫季節,投飼量大,黃鱔排泄量多,老化水草枝葉清除不徹底,水體和池底積累了大量的有害物質如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等,使黃鱔魚生病甚至死亡;同時長期攝入高蛋白高脂肪的餌料使鱔魚肝臟負荷加大,肝臟病變幾率加大;此外,一些工廠廢水和有毒物質的排放,也會導致鱔魚的生病或死亡。因此,調養水質、底質以及解毒、護肝、健腸非常必要,必須定期用新活菌旺六抗培藻膏養水,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黑臭凈護底,同時輪流拌喂活性蒜寶、肝樂、腸順康、三必康、本草康、保肝靈凈水靈。

        e. 捕撈、搬運黃鱔時操作不慎或養殖過程中管理不善,致鱔體受傷;受天敵危害或黃鱔自相殘殺。

        f. 環境嘈雜,易受驚:水草腐爛或生長不茂盛,有毒水生植物誤植池中;蔭蔽過大或光照不足。

        ③喂養不當:黃鱔喜吃新鮮餌料,不新鮮、不清潔或腐爛變質的飼料,會引起黃鱔患病。投食過多、清殘不及時;假如投飼量不足,或馴食不徹底,黃鱔之間將會出現大吃小或咬傷現象。

        ④寄生蟲害。

        ⑤藥物使用不當:黃鱔為無鱗魚,對藥物較敏感。濫用抗生素、消毒劑、浸泡藥物,破壞黃鱔體表粘液,導致有害茵侵入體內致病。

    三.警鐘長鳴-以防為主,防重于治

      鱔魚生病大多是與水底環境和飼養管理有關。因此,人工飼養黃鱔一定要本著無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則。

        ①嚴把種苗關和投放關:控制放養密度:每平方米水面放養黃鱔數量控制在100尾以內比較適宜;發現傷殘體弱以及肛門淡紅色患有腸炎病的黃鱔堅決剔除;鱔種體外消毒,在放養前,用35%的食鹽水浸洗10分鐘后,再輕輕地捕起鱔種,放入鱔池中飼養。外購鱔種和放養操作,避免用干燥、粗糙的工具接觸鱔體,以免損傷鱔體,確保鱔本具有一定的濕潤性和皮膚完好性。在捕捉黃鱔時,千萬不能用力捏擠鱔體,以防鱔體損傷而被感染病原體導致疾病。

        ②清塘必須把好三關:清塘三關(消毒滅菌去污除→降解毒性→生物凈化)至關重要,缺一不可。

        ③食臺和工具消毒:每月用百安威、綠康露消毒食臺1~2次,把百安威綠康露5毫升用10公斤水化開,潑灑食臺和食臺周圍。在已發病鱔池用過的工具,在使用前,必須用百安威綠康露嚴格消毒,使用后在陽光下暴曬。

        ④加強管理:鱔池要有專人管理,做好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杜絕鱔病發生和蔓延。做好日常水質和底質的養護工作,人為地給黃鱔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由于鱔糞、殘餌以及肥料渣等,在飼養過程中日積月累,使池水質過肥,鱔魚容易生病;反之,過瘦也會導致鱔魚患病。因而,在飼養管理過程中,一定要認真觀察水質變化,及時靈活采取培肥、養水、護底、加水、換水、解毒、防應激等有效措施。

        ⑤遮蔭降溫防暑:黃鱔生長適溫為15~28℃,夏季水溫過高,黃鱔易中暑死亡。所以要在養鱔池中栽種慈菇、水葫蘆、水花生、水稻等植物,最好同時在池的上方搭葡萄架、絲瓜架或用遮陽網遮蔭。

        ⑥做好疾病隔離工作:當連片鱔池的某一個池子發生傳染病時,一定要做好“封池”隔離工作,即在該池用過的網具等,要經過消毒后,才能再在其他池中使用。死鱔要挖坑埋好,切勿亂丟,同時應避免該池水流入其它鱔池,以防傳播蔓延。

        ⑦適當放養泥鰍、蟾蜍、田螺(必須經消毒后才能放養):蟾蜍是給黃鱔治病的良醫,每個池中放1-2兩只即可,否則蟾蜍上竄下鉆,會攪得黃鱔不得安寧。田螺是清除黃鱔糞便的勤雜工,但也不能超過每平方米0.25公斤,多了也會跟黃鱔爭奪氧氣,同時田螺是對氧氣非常敏感,如果缺氧,它就會扎堆,這時就要注意調養水質或及時換水了。適當放養泥鰍(以每200條黃鱔搭配1條泥鰍為宜)可預防發燒病,泥鰍還是增加氧氣的強將,但要在黃鱔馴食成功后放養,否則,貪吃的泥鰍會吃掉黃鱔所有的口糧。

        ⑧藥物預防:在換季和易發病季節,定期在鱔池中施放百安威、綠康露百草解百毒、肝樂、三必康、本草康,同時在鱔餌中拌喂肝樂、綠康露、保肝靈,可預防球蟲??;用活性蒜寶三必康拌喂,可預防細菌性腸炎病。

        ⑨網箱如何施藥:網箱內放養水草,所以在潑灑外用藥時須先用池水潑濕水草,再潑灑稀釋好的藥,最后還要再潑灑一次水,以便將粘附在水草上的藥沖洗進水中。

        ⑩防止農藥中毒:稻田養鱔,為保護黃鱔的安全,在稻田使用農藥時,最好選擇一些低毒高效,對鱔魚無影響的農藥。在使用時,最好采用噴撒葉面或拌土遍撒,以減少對黃鱔的直接影響機會,噴灑農藥后,必須在魚溝和魚溜潑灑解毒超爽凈水靈,同時在鱔餌中拌喂凈水靈。每天2餐,連喂兩天。

    黃鱔一旦發病,必須注意什么?

      黃鱔如果發病,必須注意不能馬上消毒,這樣操作,只會加重黃鱔的病情。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馬上按每畝用降解靈250克+應吉寧250克降解水體、鱔體毒性,增強黃鱔的抗應激能力,并優化、穩定水質,平衡pH值,第二天才進行底質改良、去污或進行消毒等,同時還必須內服補充保肝靈、活性蒜寶、酶解多糖等恢復、增強體力的產品。

    預防和治療期間,使用消毒藥藥物潑灑時,應選擇晴天,如用藥后天氣變壞,如遇低氣壓(臺風、暴雨、悶熱)、連綿陰雨、霧天等,應及時潑灑降解靈應吉寧緩解因天氣變化引發的用藥反應。

     

    四.黃鱔常見疾病及分類

    (一)細菌性疾病

    ◇ 打印病(又稱腐皮病、紅斑病、梅花斑病):

    【病因】點狀氣單胞菌中的一種。在7月中旬,長江流域一帶常發生。

    【癥狀】初期體表出現黃豆或蠶豆大小的紅斑,繼而發展成潰瘍,邊緣充血發紅,形狀像打了一個深深的紅色印花(梅花斑),病情嚴重時表皮腐爛成漏斗狀,露出骨骼和內臟,使病魚無力鉆入洞穴棲息,最后死亡。

    【防治】

    預防方法:在飼養池里放養幾只蟾蜍(俗稱癩哈蟆),因為癩蛤蟆身上的分泌物具有防這種病的功效。

    治療方法1:已發病者,可用1~2只蟾蜍(池面積大,可多用幾只) 剖開(連皮)用繩系好,在池內、魚溝、魚溜內反復拖幾次,1~2天即可痊愈。

    治療方法2:先用三必康+綠康露(2+1潑25個網箱);再用粒粒神+六控底健康(1+1潑灑25個網箱);同時內服:百草解百毒+酶解多糖+活性蒜寶。

     

    ◇ 水霉病(又名白毛病、膚霉病):

    【病因】黃鱔受到機械損傷或相互咬傷及敵害生物侵襲致傷,傷口被水霉菌感染所致,多發生在低溫季節。

    【癥狀】表現為急躁不安,白毛水霉菌大量繁殖形成白毛或白紫狀,導致肌肉腐爛,離穴獨游,食欲不振,最終消瘦致死。

    【防治】

    1.認真把好清塘三關;

    2.大小分養,減少機械損傷,防止感染。

    3.三必康+綠康露(2+1潑25個網箱);

    4.粒粒神+六控底健康(2+1潑25個網箱);

    5.內服:百草解百毒+酶解多糖+活性蒜寶。

     

    ◇ 赤皮病(又名赤皮瘟、擦皮瘟):

    【病因】黃鱔在捕撈或運輸過程中造成外傷,細菌感染所致。

    【癥狀】病鱔因外傷感染部分出血、發炎、皮膚脫落,尤以腹部和鱔體兩側最為明顯,呈紅斑狀,腸道發炎,充血,腸萎縮,眼球向外突出,春末夏初為發病高峰期。

    【防治】

    1.放養時操作小心,避免鱔體受傷;

    2.在鱔魚池埂上栽種辣椒和菖蒲,可長期預防,效果顯著;

    3.三必康+綠康露(2+1潑25個網箱);

    4.粒粒神+六控底健康(1+1潑25個網箱);

    5.內服:百草解百毒+酶解多糖+活性蒜寶。

     

    ◇ 腸炎病(又稱爛腸瘟、烏頭瘟):

    【病因】養殖環境惡化,或投喂腐爛變質飼料,感染有害細菌所致

    【癥狀】病鱔反應遲鈍、食欲減退或拒食、離群獨游、體表發黑尤以頭部最明顯、嚴重時肛門紅腫突出、腹部膨大,擠壓有血狀粘稠溢出。解剖可見腸內無食物,腹腔有較多淤血,腸道內有大量粘液。流行此病多發生于4~7月,傳染性強,發展快,病程短,死亡率高。

    【防治】

        1.認真把好清塘三關。

    2.三必康+綠康露(2+1潑25個網箱);

    3.腸順康+肝樂(1+1潑15個網箱);

    4.內服:腸順康+肝樂+酶解多糖;

    5.粒粒神+六控底健康(1+1潑25個網箱)。

     

     爛尾?。?/strong>

    【病因】黃鱔尾部感染產氣單孢菌而引起。

    【癥狀】病鱔頭伸出水面,反應遲鈍,活動無力。

    尾部發炎充血,繼爾肌肉壞死腐爛,以致尾柄及尾部肌肉爛掉,尾椎骨外露,喪失活動能力而死亡。

    【防治】

         1.運輸過程中,操作謹慎,防止機械損傷。

         2.注意鱔池的水質與環境衛生,避免細菌大量繁殖,放養密度不宜過大;

         3.三必康+綠康露(2+1潑20個網箱);

    4.黑臭凈+粒粒神(1+1潑25個網箱);

    5.內服:酶解多糖+活性蒜寶+腸順康。

     

    ◇ 出血?。?/strong>

    【病因】由“氣單孢菌”產生的毒素而引起

    【癥狀】外觀皮膚出血,解剖可見內部各器官出血,肝臟損壞嚴重,血管壁變薄,甚至破裂,提尾部倒置,口腔有血狀液體流出。

    【防治】

         1.三必康+綠康露(2+1潑20個網箱);

    2.黑臭凈+粒粒神(1+1潑25個網箱)

    3.內服:酶解多糖+活性蒜寶+腸順康。

      

     (二)生態性疾病

    ◇ 白露病、寒露?。?/strong>

    【病因】每年9月(白露)和10(寒露)前后20天,都會有部分養殖戶的黃鱔因大量發病而不得不低價上市銷售。原因晝夜溫差大、風向轉換不定,導致濃水、黑水、紅水、氨氮、亞硝酸鹽高,水花生根部容易腐爛,引發出血、腸炎、上草,同時由于大量投喂高蛋白飼料,致黃鱔肝臟負荷過重,引起肝臟病變(腫大、變白、變脆)。

    【癥狀】主要表現軟體死亡,有的口含淤泥,腸內積食,大多數病死鱔體表黏液脫落和表體不光滑,半死的病鱔用手提起不打勾解剖器體內血色殷紅,下腸道無粘稠物。

    【防治】

         1.在換季時節,注意防·抗應激,定期用六控底健康(或黑臭凈)+粒粒神混合干撒;控制投喂量,經常在飼料中添加清源、酶解多糖、百草解百毒,增強排毒、解毒功能;白露、寒露前后拌喂活性蒜寶、本草康、腸順康、肝樂,保肝健腸養胃;定期潑灑百安威+納米氧,預防和減少病害發生。

         2.一旦發病,先按3畝用納米氧+百安威(或三必康+納米氧)潑灑,第二天上午用解毒超爽(1瓶用3畝.米)加水稀釋后全池潑灑進行解毒,第三天每畝.米用降解靈300克+應吉寧250克加水溶化后全池潑灑防應激。同時每公斤飼料拌保肝靈、腸順康、活性蒜寶、清源各10克投喂,每天2餐,連喂3天,加強營養和抗病力。

     

    ◇ 感冒?。?/strong>

    【病因】黃鱔在氣溫低時轉池、翻箱、天氣突變、水溫驟變(超過±5℃)、冒雨投食等異常情況下,產生應激,致使正常的生理因素跟不上體外溫度的變化,引起黃鱔身體皮層滲透不平衡和體液代謝受抑制,體溫調節通路閉塞,容易出現感冒癥狀。

    【癥狀】病鱔食欲不振或拒食、上草,病鱔體表失去光澤,并有大量粘液分泌,口涎不斷,嚴重者呈休克狀態,一般發病3~5天后開始出現死亡,病情嚴重的甚至大批死亡。

    【防治】

         1.盡量避免在氣溫突降、環境突變時投苗,若投苗后出現降溫,應及時潑灑解毒超爽+超C;

         2.水溫低于25℃時投苗,在投苗后及時潑灑百草解百毒+本草康;

         3.換水時水溫溫差不超過土5℃。用溫度很低的泉水、井水、山礦水或水庫水換水之前,應讓水溫升高后再放入池中。

         4.換水時,水應先沖入池中的緩沖坑中,并以細流注入。所換新水,每次不可超過全池老水的1/3,換水后及時全池潑灑應吉寧,加強抗應激能力。

    5.內服:肝樂+腸順康+酶解多糖。

     

    ◇ 發燒?。?/strong>

    【病因】水溫過高,或黃鱔密度過大、或水質惡化時,鱔體表粘液分泌,在水中發酵,并釋放出高的熱能,進而使黃鱔粘液大量分泌,引起魚大批死亡。

    【癥狀】病鱔離穴,焦躁不安,相互纏繞,翻滾,體表粘液脫落,頭部腫脹,造成發燒引起死亡。

    【防治】

         1.運輸前先經蓄養,勤換水,盡可能使黃鱔體表、口中泥沙及排泄物除凈;運輸密度不宜過大,運輸過程中避免水質惡化,每隔6~8小時徹底換水一次。

         2.養殖密度適中,池內混養少量泥鰍(以每200條黃鱔搭配1條泥鰍為宜)

         3.當黃鱔發病后,立即換水,每立方米水體潑灑百草解百毒+本草康。

     

    ◇ 發狂病(又稱痙攣癥、神經紊亂癥):

    【病因】輕度發燒后遺癥

    【癥狀】頭部極度痙攣,身體蜷曲,易受驚,常有不自覺的廝咬。體表及內臟器官無炎癥。鱔種放養7天后發病,10~12天開始死亡,到發病鱔死盡為止,1個月左右死亡結束。此病在養殖過程中也常有發生,病鱔一般不開口吃料,常會在池內或網箱中呈箭狀快速游動,或纏繞在水草上,口張開,全身發抖,水清時可見病鱔呈“S”或“O”狀旋轉掙扎。病鱔在手中可明顯感到其身體僵硬,體表粘液少或無粘液,無明顯外傷或潰爛。此病發病率和死亡率極高,是目前黃鱔養殖中危害較大的疾病之一。

    【防治】

       1.先按三必康+綠康露(2:1)潑20個箱子, 第三天潑灑百草解百毒+本草康。

       2.每公斤料拌喂肝樂10克、復康5克、酶解多糖10克、粘合劑5毫升、百草解百毒10克,每天2次,連續喂3~5天。

     

    ◇ 缺氧癥:

    【病因】由于水質、底質嚴重惡化或鱔池內水體溫度較高,各種理化反應加劇而沒有及時處理,使水體溶氧下降,造成缺氧。

    【癥狀】黃鱔無法抬頭呼吸空氣,使機體呼吸功能紊亂、血液載氧能力劇減而導致頭腦缺氧。病鱔表現為頻繁探頭于洞外甚至長時間不進洞穴,頭頸部發生痙攣性顫抖,一般3~7天后陸續死亡。

    【防治】

        1.平時注意日常的水質和底質的養護和改良,保持水體的綜合緩沖能力,可定期用新活菌旺六抗培藻膏養水,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調養底質,保持水質清新,溶氧充足。

        2.高溫季節時,要及時采取增氧、降溫等措施,遇到高溫、低壓、低氧時應全池潑百草解百毒+納米氧,以預防疾病發生。

    3.發病后立即全池潑灑粒粒神+六控底健康,可有效消除缺氧狀況。

     

    ◇ 中毒癥:

    【病因】黃鱔采食變質或不衛生的食物、水質惡化(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甲烷超標)、重金屬超標、濫施農藥或消毒藥、藍藻或甲藻在繁殖過程中和死亡后產生毒素等等,均可引起黃鱔中毒。

    【癥狀】黃鱔煩躁不安,部分爬到水草上面,俗稱“上草癥”,患中毒癥的黃鱔,部分頭部腫大,俗稱“大頭癥”,解剖鱔體,黃鱔肝臟明顯腫大、變脆甚至發黑。

    【防治】

    1.立即用清解安+清源潑水;

    2.黑臭凈+粒粒神疏通網眼,凈化底質;

    3.內服:清源+酶解多糖+肝樂。

     

    ◇ 萎縮癥:

    【病因】由于放養密度過大,餌料不足,小黃鱔受到大黃鱔的壓制,長期處于饑餓狀態,黃鱔基礎代謝定量值得不到滿足,只能消耗自身能量來維持生命,從而產生肌體萎縮

    【癥狀】病鱔體色發黑、消瘦、頭大身細。嚴重時會喪失食欲,最終死亡。

    【防治】

      1.提供充足餌料,定期在飼料中拌喂酶解多糖(0.5%)、金多維(0.5%)、健長靈(1%)等營養性飼料添加劑。

      2.嚴格進行分級飼養。

      3.飼料久缺時可降低放養密度。

    4.發病早期及時增加新鮮餌料,如蚯蚓、蛆等。

    (三)寄生蟲疾?。?/span>分為腸道寄生蟲、體表寄生蟲和血液寄生蟲三種。體內有寄生蟲時,身體消瘦、食欲減退,解剖后可見腸和胸腔內有成蟲,有時還形成硬結性腸梗阻。體外有寄生蟲時,黃鱔常作較大幅度的翻滾狀運動,且喜歡鉆進鉆出洞穴。

    ①寄生蟲病害愈演愈烈的根源:

    由于平時不注重底質和水質的養護,造成底質、水質惡化,給各種寄生蟲創造了滋生和繁殖的優越環境。養殖過程中,定期消毒、殺蟲,濫用消毒藥和殺蟲藥,指標不治本,使得寄生蟲的抗藥性日益增強,同時破壞了水、底養殖環境,造成黃鱔應激、中毒,藥殘嚴重,生長緩慢,產量降低。 

    ②寄生蟲病害的預防:

    寄生蟲疾病的防治,根本在于還原“養魚先養水”的水產養殖真相,用“養·護”模式取代“消·殺”模式,清塘嚴把“三關”、健康肥水、放養密度要合理,注重營造健康的池塘養殖環境,例如定期(每10~15天1次)用黑金神(新活菌旺)六抗培藻膏養護健康藻和健康水、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得立康)養護健康底,注重營養的消化和吸收;如需拌喂鮮活料,須用優質微生物制劑活性蒜寶(按1%)拌冰鮮魚料投喂,不僅能改善黃鱔體內微生態環境,促進營養轉化吸收,分解清除體內毒素,保護肝臟和腸胃健康,還能驅蟲、酶解蟲卵,達到從源頭上根除寄生蟲賴以生存的環境的目的。 

         

    ◇ 腸道寄生蟲-棘頭蟲?。?/strong>

    【病因】棘頭蟲常寄生于黃鱔腸道的前段,與黃鱔搶奪營養,同時大量寄生的棘頭蟲會破壞腸壁阻塞腸道,引起腸道發炎甚至死亡。

    【癥狀】病鱔食欲不振,身體消瘦,剪開黃鱔的腸道,可發現一些狀似蠅蛆的小蟲。

    【防治】全池潑灑百安威六控底健康(200克/畝.米),同時用活性蒜寶(1%)+三必康(1%)拌蚯蚓投喂病鱔,每天兩餐,連喂3~5天。

     

    ◇ 腸道寄生蟲-毛細線蟲病:

    【病因】毛細線蟲寄生在寄生在腸的后端,細如絲線,長度常在5~10厘米,常會破壞腸道組織,引起腸道發炎潰爛,嚴重時造成黃鱔消瘦死亡。

    【癥狀】病鱔鱔體瘦弱,食欲突減,時常將頭伸出水面,腹部向上。

    【防治】

         1.投放鱔種前用生石灰清池殺死蟲卵。

         2.定期在鱔餌中拌喂活性蒜寶(1%)+三必康(1%),每天兩餐,連喂3~5天。

         3.全池潑灑百安威+三必康六控底健康(200克/畝.米)。

     

    ◇ 體表寄生蟲—黃鱔水蛭病(又稱螞蟥病):

    【病因】水蛭(俗稱螞蟥),吸附于鱔魚體所致。

    【癥狀】水蛭牢固地吸附在鱔魚體上,吸收黃鱔的血液為營養,而且破壞寄生處的表皮組織,引起細菌感染?;疾↑S鱔活動遲純,食欲減退,影響生長。據觀察。1條黃鱔的體表可寄生于水蛭10多條,多的甚至超過100條。在蛭病發生的養殖池中,常發現黃鱔死亡。此外,水蛭還是鱔錐體蟲的中間宿主。

    【防治】

         1.注意進水或移植水生植物時,不帶入蟲源,進水須過濾。

         2.病鱔用3%食鹽水浸泡黃鱔5~10分鐘,可防治蛭病。

         3.用絲瓜絡浸入鮮豬血,待豬血凝固后放入水中誘捕水蛭,30分鐘后取出。如此反復多次?;蛟陴B鱔池中插上一個內裝有畜禽血的細小竹筒,待螞蟥鉆到筒內吸血后再捕捉。

         4.養鱔池用茶籽餅浸泡液全池潑灑,24小時后換水一次,然后用解毒超爽解毒。

    ◇ 體表寄生蟲—錐體蟲?。?/strong>

    【病因和病癥】錐體蟲在黃鱔血液中寄生生活而成。黃鱔感染錐體蟲后,大多數呈貧血狀,魚體消瘦,生長不良。流行期在6~8月份。

    【防治】①健康清塘,清除錐體蟲的中間宿主螞蟥(水蛭)。

    ②用20~30克/升的食鹽水,浸浴病鱔10分鐘左右,均有療效。

     

    ◇ 血液寄生蟲—隱鞭蟲?。?/strong>

    【病因和病癥】隱鞭蟲寄生在黃鱔血液中而引起。其形態與其他魚類寄生的隱鞭蟲不同,它的后鞭毛貼在蟲體表的一段,和蟲體表面構成一條比較明顯的狹長的波動膜?;畹南x體在血液中顫動,但很少遷移。被感染的黃鱔呈貧血狀。全年都可感染,以夏、秋兩季較為常見。

    【防治】

         1.用20克~30克/升食鹽水溶液浸浴病鱔5~10分鐘。

         2.全池潑灑百安威六控底健康(200克/畝.米),同時用活性蒜寶(1%)拌蚯蚓投喂病鱔,每天兩餐,連喂3~5天。

    欧美日韩A片一区二区三区
    <dd id="yluz9"><center id="yluz9"></center></dd>
  • <th id="yluz9"></th>

    <ol id="yluz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