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提醒您:本司根據忠誠用戶成功的養殖心得,特編撰“卓越提醒您”,誠望對您警惕養殖風險,化解養殖風險有所幫助。
“氧”:溶氧為核心; “種”:種苗是核心;
“草”:健草是基礎; “肝”:保肝是基礎;
“藻”:培藻是前提; “腸”:健腸是關鍵;
“水”:護水是關鍵; “胃”:養胃是前提;
“底”:養底是重點。 “膜”:護膜是重點。(注: “膜”:指體表粘液)
黃鱔養殖的風險分析與風險控制
1.清塘的風險分析與風險控制
【風險分析】
清塘是養殖系統啟動的首個關鍵環節。清塘好比建房打基礎,地基扎實,高樓才能安全穩固。否則,就有可能釀成“豆腐渣”工程的悲劇。養鱔也一樣,清塘不徹底,埋下養殖隱患,容易釀成規格小、產量低、品質差等后果。
1.清塘不徹底,塘底積聚的殘餌、糞便、動植物尸體等有機物在厭氧發酵過程中產生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重金屬、甲烷等有毒物質,成為病菌、病毒、病蟲等病原的瘟床。容易導致放苗后發生損苗、死苗等現象,從而降低種苗成活率,直至影響中后期的健康養殖。
2.清塘時過量消殺藥品。如使用漂白粉、強氯精等含氯消毒劑或農藥,因水溫低,很多藥物殘留于底泥中,毒性不易揮發。隨溫度升高殘毒逐步向池塘水體擴散,影響肥水困難,鱔苗中毒、應激,導致鱔苗成活率低,免疫力低,增加發病風險。
【風險控制】
1.不宜過量使用消毒殺菌藥、不要使用違禁藥品清塘。
2.根據池塘土壤性質、池塘特點、養殖模式,嚴把健康清塘關:消毒滅菌除雜→降解毒性(按4畝用解毒超爽1瓶與泥沙拌成微粒狀撒入池底,絡合殘毒,消除隱患)→生物凈化(進水30cm,按4畝用黑靚1包+粉劑活菌旺2包浸泡1夜后潑灑,消除細菌及蟲卵等尸體,控制二次污染)。
2.肥水的風險分析與風險控制
【風險分析】
前期肥水培藻工作做的好與壞不僅關系到黃鱔的成活率,鱔苗的健康狀況,水草生長狀況,更關系到中后期的養殖健康乃至養殖成敗。
1. 濫用禽畜糞便發酵的生物有機肥:畜禽養殖場在養殖過程中,定期用疫苗、抗生素、消毒殺蟲藥,致使糞便含有高抗性的致病菌與高殘留的抗生素和化學藥物。致病菌和蟲原容易侵入魚體,引發病毒、菌害和蟲害,抗生素和化學藥物殘留會抑制魚類的生長或破壞其臟器;容易促進腐敗菌的繁殖,加速底質腐敗(耗氧、泛酸、發熱、發臭,亞硝酸鹽、氨氮、硫化氫、甲烷等有害物質生成超標),水質發紅發暗,泥皮、青苔、藍藻(主要是微囊藻)、甲藻生生不息,體內外寄生蟲橫行肆虐, 有毒有害物質彌漫于水體中,最終導致魚減料、發病甚至死亡。
2. 濫用化肥肥水:所培藻類單一,水質不穩定。受池塘溶氧低影響容易使氨氮、亞硝酸鹽等超標,導致底質板結,滋生青苔、泥皮,藍藻、甲藻等。
3.用劣質肥料:價格低廉但質量沒保證,原料簡單,加工粗糙,有效成份含量低,造成甲藻、藍藻、鞭毛藻、青苔、泥皮等有害藻類大量滋生。
【風險控制】
1.水體解毒:按3畝用凈水靈或解毒超爽1瓶潑灑,優化水草和藻類的生長環境。
2.慎選優質肥水產品,培養優良的藻相:按4~6畝用特力肥1包+六抗培藻膏1桶+特力鈣1包施基肥,第三天或第四天,用六抗培藻膏+新活菌旺或碳源乳酸寶(發酵后)穩定水質。
3.勤追肥保水色抑制青苔:在養殖過程中,本著少量多次的原則,用六抗培藻膏+黑靚+碳源乳酸寶追施肥,確保鱔魚塘帶有水色抑制青苔,促進水草根系生長。
3.種苗的風險分析與風險控制
【風險分析】
1.選苗風險:市場上苗很多,苗的質量良莠不齊。有的養殖戶買到苗后放到塘里成活率很低,從而帶來養殖成本的增加。有的塘口正在發病也在開始賣苗,導致養殖風險的增加。俗話說的好,選好苗,放好苗,養殖事半功倍。買到差苗,放劣質苗,養殖難上加難。
2.放苗風險:放苗時如遇天氣異常(風向不穩定、陰雨天、晝夜溫差大等),池塘環境與苗塘環境(pH值、土壤等)差異過大,過量使用消毒劑,盲目追求高密度等,都會造成鱔苗免疫力下降,成活率低,最終導致產量低,成本高,效益低。
3.不注重苗期水質養護,保健養苗。水質不穩定、塘底惡化,鱔苗營養不良等應激條件致使免疫力降低,誘發病害。
【風險控制】
1. 找有經驗的人幫忙,對苗進行觀察和鑒別:察形(頭大體細、斷尾、爛尾、身體卷曲、顫抖等);觀色(身有異色:紅斑、黑頭、腐皮、出血、肛門紅腫等);觸覺(活力差、粘液脫落等),如發現有上述癥狀的苗不宜選用。
2. 在引種時,一定要到有孵化能力的場家引種;當地有野生資源的,取自本地鱔籠張捕的鱔種,藥捕、電捕、鉤釣的鱔種不能選用,野生黃鱔,不要馬上放入池內,野生環境下生活的黃鱔,難免身上有細菌、寄生蟲,應先按大小分出不同規格,然后用適菌旺進行消毒,以免放養時,把病菌和蟲源帶入鱔池。
3.養黃鱔種苗是關鍵,種苗最好是用人工培育馴化的深黃大斑鱔或金黃小斑鱔品種,要求規格整齊、反應靈敏、鱔體硬朗有力,體表無傷黏液完整;鱔苗大小以每公斤30~40條為宜,放養密度每個箱子放10~13公斤左右。平時一定要注重營造健康的池塘養殖環境,定期用黑金神、新活菌旺、碳源乳酸寶。
4.溶氧的風險分析與風險控制
【風險分析】
不注重藻相和水草培植,導致水體溶氧低;不注重水質和底質的養護,導致有機物腐敗大量耗氧;溶氧不足加速藻類和水草老化、死亡,水質惡化,塘底有機物厭氧發酵,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甲烷等有毒有害物超標,導致池底發黑、發臭、泛酸、發熱;水質和底質惡化,寄生蟲、病毒、病菌大量繁殖。溶氧不足使得黃鱔煩躁不安,攝食減少,甚至停食;若引發重癥浮頭(缺氧、中毒、應激并發癥)時,大量使用各種化學增氧機,會加劇養殖對象死亡甚至翻塘。
【風險控制】
1.培植氧源:“溶氧”是水產養殖的命根子。實踐證明:水產溶解氧70~80%是通過藻類和水草的光合作用產生的,培植優良的藻相、水草就是“培植氧源”。
防止藻類應激或老化死亡:低氣壓、連綿陰雨、風向變化、溫差大、底泛酸、底發熱、底發臭、亂用藥、亂喂料等都會導致藻類死亡。養成看天氣預報的習慣,當得知上述天氣信息時,提前2~3天適量追肥(按6~8畝將六抗培藻膏1桶+特力鈣1包混合浸泡3~5小時后配降解靈2包全池潑灑)。
2.養護底質:盡量減少底部有機物的耗氧(有機質的腐爛至少要耗掉總溶氧的50%以上),定期使用六控底健康(黑臭凈)+粒粒神以防止底質泛酸、發熱、發臭。同時,在飼料中添加活性蒜寶、健長靈等微生態制劑,不僅提高餌料的利用率,降低餌料系數,使黃鱔糞便及時分解轉化成藻類、水草生長所需的營養源(飼料中經常添加健長靈或活性蒜寶,黃鱔糞便中含相應的菌種),從源頭解決黃鱔排泄物對底質和水質污染。
3.缺氧急救:一旦發生缺氧、浮頭現象,應立即按2~3畝潑灑降解靈2包+離子對鈣1瓶,切勿使用化學增氧劑。
5.改底的風險分析與風險控制
【風險分析】
1.盲目選用改底產品:目前市場上有許多概念型、炒作型底改。增氧底改、清涼型底改、解毒型底改、除臭型底改、中藥型底改、生物型底改等。大多是以低值石粉為材料做成的吸附性產品。這些概念產品不僅改不了底,反而會壞水敗底。
2.盲目使用肥水產品:①濫用化肥,造成底質結板,失去活性;②濫用畜禽糞便,在塘底發酵腐敗,使底質發熱、發臭、泛酸,產生大量厭氧致病菌(弧菌、真菌、病毒)和有毒有害物質,引起黃鱔應激、中毒,致病。
3.不良的投餌習慣:過量投喂或投喂不均勻,殘留塘底,在亞缺氧狀態下形成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飼料腐化霉變被蝦攝食后,肝臟和腸胃中毒致病。
4.不良的改底習慣:認為前期經過清塘,而且投料少,塘底污物少,不需改底。只有到了中后期,排泄物和殘餌增多才需要改底。前期雖然投喂少,但鱔魚規格小,對飼料的攝食能力差,極易形成殘餌,鱔魚的排泄物、死亡藻類、浮游動物尸體等有機物日久累積,加重底部氧債,在腐敗的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
【風險控制】
1.選用品牌廠家的優質底改,或自配安全底改,如解毒底改:解毒超爽+干凈泥沙,生物底改:新活菌旺(或碳源乳酸寶)+干凈泥沙;增氧底改:納米氧+百草解百毒干凈泥沙;消毒底改:百安威+三必康干凈泥沙。
2.養殖前期的底質養護:雖然投料少,但鱔魚攝食能力差,殘餌、排泄物和浮游動、植物死亡的衍生物等物質混合,如不及時處理,所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會損傷鱔魚的肝臟、鰓絲和腸道。用黑靚+活菌旺+藻健康(或黑靚搭配肥水產品)進行生物凈化,既可分解底質,又將有機質轉化為藻類和水草生長所需的養份;或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在投餌區重點拋撒,消除底污,或兩者交替使用,確保底質健康、干凈。
3.養殖中后期的底質養護:中后期改底每7~10天進行一次;高溫天氣(水溫超過30℃)每5天1次;但底改產品用量稍減,即少量多次。因塘底水溫偏高,有機物的腐爛要比平時快2~3倍,所以使用改底產品應少量多次,遇高溫低壓天氣,建議用六控底健康(黑臭凈)+粒粒神活化底質,用百草解百毒+納米氧解毒增氧抗應激。
4.異常天氣的底質養護: ①氣壓低,悶熱無風天,最好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或得立康)增加底氧,消除底熱和應激。②高溫季節,塘底水溫高,水草等有機物腐爛速度比平時快2~3倍,建議少量多次使用新菌樂(或新活菌旺)+泥沙等,間或與六控底健康、粒粒神、黑臭凈、得立康等交替使用。
6.調水的風險分析與風險控制
【風險分析】
受氣候變化、底質惡化、管理失控等因素影響,容易出現倒藻、爛草、泥渾、白渾等危險水色,水質一旦變壞,養殖對象第一反應就是應激,如果此時采取生物制劑或化學制劑(類似絮凝劑)強化調水,會使養殖對象產生次生應激,加重應激反應,致使活力和免疫力進一步下降,治病的可能性進一步加強。常常出現水調好了,鱔卻病了的情況。
【風險控制】
1.水質的好與壞,優良水質穩定時間的長與短,一方面,取決于藻相與菌相是否保持動態平衡,養殖過程,只要天氣晴好,每月用2~3次六抗培藻膏+新活菌旺+清源培藻培菌,解毒凈水,可有效保持水質活爽穩定,消除和防控亞硝酸鹽、氨氮、硫化氫、甲烷等有毒有害物質,還能防倒藻、抗應激、防泥濁、穩定pH值等;另一方面,取決于是否注重底質的日常養護。
倒藻、清濁、濃濁、紅濁、醬濁、白濁、黑濁等常見危險水色的調養:
步驟1:凈水除隱患:上述危險水質均暗藏隱患(致病源、有毒和有害物質),可采用百安威或綠康露(經改性后無刺激、無毒副作用,既可改善水質,又可抑制病原,還可保養殖對象安全的產品)進行水體潑灑,降解、氧化、抑制有害物質和病原微生物生長繁殖,以達到改善底質消除隱患的目的。
步驟2:解毒養水抗應激:藻類死亡有毒,水質變壞誘發應激,使用百安威或綠康露2天后,用六控底健康(黑臭凈)+粒粒神養護底質,用解毒超爽(每瓶用3~4畝.米)全池潑灑解毒,隨后用適量用金池安+藻健康養護水質。
7.水草的風險分析與風險控制
【風險分析】
水草的種植和管理在黃鱔養殖中舉足輕重。水草的作用主要有:1.凈化水質;2.增加溶氧;3.遮蔭降溫;4.營造棲息、隱蔽場所等。水草是維持鱔魚池生態平衡的重要因素。養殖前中期,水草長勢差、爛根、爛草現象時有發生,造成鱔魚池水質惡化,底質腐敗。一旦鱔魚池水草缺乏,黃鱔極易出現上草、死亡現象。養殖中后期,隨著水溫升高,水草長勢過猛,覆蓋整個網箱,過密的水花生會導致pH值高,水體流動性差,夜間溶氧低,水草根部腐爛,黃鱔上網上草。
【風險控制】
原因1.塘底缺肥或缺水草生長的營養元素:①新開池塘或清淤后的塘,有機質少,難生根;②缺乏礦物質及微量元素。
對策:按8~10畝用黑金神1包+六抗培藻膏1桶+粉劑活菌旺2包改良土壤,增加有機質含量及水草生長所需微量元素。
原因2.水渾,水體有機質及懸浮顆粒多:此種水體水草易吸附懸浮顆粒,水草掛臟,影響光合作用,長勢差,容易萎縮、腐爛。
對策:按6~8畝用凈水靈1瓶,2小時后用1包黑金神+2包金池安+2包藻健康分解懸浮顆粒,凈化水體。
原因3. 青苔多:水體清瘦的塘易滋生青苔,青苔屬絲狀綠藻,大量繁殖掠奪水體營養,同時易纏在水草上,嚴重影響水草生長。
對策:前期少量多次肥水,肥水時按4~5畝用黑金神1包+粉劑活菌旺2包控青苔,一旦發現有少量青苔,要盡快追肥控青苔。
原因4.底質腐?。?/span>老塘口或不常改底的塘口,底質惡化、缺氧,厭氧發酵,亞硝酸鹽、氨氮、硫化氫等超標,水草根部缺氧,中毒,導致爛根、爛葉。
對策:池塘注重清淤,定期按4畝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或得立康)各1包撒在水草區,針對性改良水草根部底質環境。
原因5.清塘藥物使用不當:使用菊酯等刺激性強、易殘留的清塘藥物,或過量使用生石灰、漂白粉,解毒不徹底,土壤藥殘積累,影響水草生長。
對策:可用綠康露、百安威等刺激小、無殘留的產品清塘。
原因6. 水草過密
對策:拉掉部分水草,留出食窩子,便于喂料。撈水草時,將纏在水草中的黃鱔挑出,拉草后當晚按4畝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各500克改底增氧,避免水草碎屑在底部厭氧發酵。同時潑應吉寧1包,降低黃鱔因拉除水草后環境突變產生的應激。
原因7. 夾草
A.喂料不足,或缺維生素、微量元素,營養失衡。
對策:喂足料,飼料中加入玉米(用新活菌旺或活性蒜寶浸泡,防玉米霉變引黃鱔腸炎)或冰鮮魚(用活性蒜寶+肝樂+三必康拌喂)。飼料用酶解多糖+金多維拌料;塘里多投放螺螄,為黃鱔提供優質鮮活餌料,補充營養。
B.底質環境差,或水草過密,塘底缺氧,亞硝酸鹽、氨氮、硫化氫毒素積聚。
對策:拉除過密水草,促進水體流動,定期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養底,增加水體溶氧。定期用凈水靈解毒,優化水環境。
C.水渾、水濃。如枝角類大量繁殖,或水中有害藻類增多,水體懸浮顆粒多。
對策:枝角類可用阿維菌素或伊維菌素殺除(避免脫殼高峰消殺),消殺后注意解毒改底,加強后續培藻工作。水濃、有害藻類多,用綠康露改善老濃水色,消除老化藻類。水體懸浮顆粒多,先用凈水靈,再用金池安+藻健康分解水體懸浮顆粒,凈化水質。
D.肝臟有問題,解毒排毒不暢。
對策:先用百草解百毒+三必康全池潑灑后用保肝靈+酶解多糖+肝樂拌料投喂。
E.濫用強刺激性消毒劑,黃鱔應激。
對策:先用凈水靈解毒,晚上用納米氧+離子對鈣增加底氧,通透水體。
8.蟲害的風險分析與風險控制
【風險分析】
1.由于平時不注重底質和水質的養護,造成底質腐臭、水質惡化,細菌感染致黃鱔體質瘦弱、活力差,生長緩慢,給各種寄生蟲(體表寄生蟲—螞蝗、血液寄生蟲—隱鞭蟲和錐體蟲、腸道寄生蟲—棘頭蟲和毛細線蟲、胃部寄生蟲—航尾吸蟲)創造了滋生和繁殖的優越環境。
2.養殖過程中,濫用消毒藥、抗菌藥和殺蟲藥,治標不治本。殺藻、殺菌、殺蟲、殺病毒破壞了水、底養殖環境(水體混濁,難以培藻養水;底泥失去活性和自凈功能),讓病菌和寄生蟲產生耐藥性和產生變異,活力越殺越強;更致命的是讓黃鱔應激、慢性中毒,最終后果是殺鱔。
【風險控制】
寄生蟲疾病的防控,根本在于還原“養鱔先養底,護水是關鍵”水產養殖真相,用“養?護”理念取代“消?殺”模式,清塘嚴把“三關”(詳看P ),健康肥水(詳看P )、放養密度要合理,注重營造健康的池塘養殖環境,例如定期用新活菌王(或金池安、或黑金神)和六抗培藻膏養護健康藻和健康水、用健草養螺寶養護健康草、用六控底健康、黑臭凈、粒粒神(或得立康)養護健康底,注重營養的消化和吸收,定期拌喂健長靈和活性蒜寶等高品種的微生物飼料添加劑,改善黃鱔體內微生態環境,促進營養轉化吸收,分解清除體內毒素,保護肝臟和腸胃健康,還能驅蟲、酶解蟲卵,達到從源頭上根除寄生蟲賴以生存的環境的目的;如同人居環境,空氣清新,環境整潔,食品安全干凈,則蟑螂、老鼠、螥蠅、蚊子等害蟲和病菌難以滋生,人類健康更有保障。同時定期拌喂清源、百草解百毒、腸順康、保肝靈,排解清除體內毒素,保護腸胃健康,讓黃鱔體質強健,病菌、病蟲無法寄生。就像人身體健康,抵抗力強,自然遠離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