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在天然環境中抗病能力較強,但在池塘集約化養殖情況下,水環境污染嚴重,加之飼養管理方法的缺陷,容易導致蟹病發生。
引起病害的主要原因:
◇ 受水、底、水草、螺螄致病微生物感染;
◇ 水中溶解氧不足;
◇ 水草腐爛、霉變;
◇ 底質惡化(腐敗有機質過多、腥臭酸臭、底熱、板結、泥皮等),有害細菌大量繁殖;
◇ 水體pH值太高或太低;
◇ 水體透明度太高或太低;
◇ 水太淺(緩沖能力差)或水太深(容易造成底層缺氧);
◇ 氣候、環境突變、換水量過大產生強應激導致發??;
◇ 水環境差交叉感染嚴重;
◇ 用藥不當引起應激中毒;
◇ 投喂冰鮮魚類或投料不當(太少或嚴重過剩);
◇ 種苗質量太差或嚴重攜帶病源。
由上可見,大部分病害都是直接或間接與水、草、底有關,因此病害的預防關鍵就是對水質和底質進行科學養護,病害的治療主要也是從養水護底、解毒、防·抗應激、培植氧源著手,這是水產養殖與其它養殖的根本區別,也是養殖戶必須掌握的。
警鐘長鳴:以防為主,防重于治
河蟹生病大多與水、底、草、藻、螺螄等養殖環境和飼養管理密切相關,因此,人工養蟹一定要本著無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則。
河蟹疾病的預防措施
預防勝于治療,日常預防措施有:
◇ 消除垂直傳播的傳染源,不用攜帶病毒的蟹做親蟹;
◇ 切斷垂直傳播途徑,不用帶病毒的蟹苗;
◇ 培育健康蟹苗即不帶病毒,具有免疫力和抗體的蟹苗;
◇ 徹底清塘消毒解毒;
◇ 加強水底監控和管理。要求水要肥、爽、嫩、活,各項理化指標在規定范圍之內,定期使用粉劑活菌旺、降解靈、六控底健康、粒粒神、黑靚等改良水體、底質;
◇ 采用少量多次換水方式;
◇ 使用安全無藥殘的水體消毒劑,盡量使用適菌旺、本草康、百安威、綠康露、三必康進行水體消毒;
◇ 脫殼時要注意營養的補充,及時補充鈣磷元素,保持氧氣充足;
◇ 選用優質飼料;在飼料適當添加金多維、保肝靈、健長靈、肝樂、腸順康促進消化強化體質等。
常見的河蟹疾病
病毒性疾?。?/span>
◇ 顫抖病(抖抖病、環腿病或痙攣病)
病因:小核糖核酸病毒,除蟹種攜帶病毒以外,養殖池塘老化、水質底質惡化、水草缺乏、營養不均衡等易誘發此病。在蝦蟹混養中,此病發病率和死亡率極高,此病目前無特效藥治療。
癥狀:發病初期,病蟹攝食減少甚至停食,蛻皮困難,活動能力減弱或呈昏迷狀態。隨著病程發展,步足爪尖變枯黃,易脫落;螯足下垂無力,連續顫抖、抽搐和痙攣,口吐泡沫,不能爬行,因此,被稱為“顫抖病”或“抖抖病”,有時可見病蟹步足顫抖環起不能伸展,或撐開爪尖著地;若將步足拉直,松手后又立即縮回,故又稱此病為“環腿病”或“彎爪病”、“抖抖病”或“痙攣病”;解剖蟹體,肝胰臟呈褐色或灰白色,嚴重時肝臟糜爛、壞死、體內積水,肌肉萎縮,鰓潰瘍缺損,有的鰓絲發黑或灰色,三角膜腫脹,胃腸無食,病程從癥狀出現到瀕死僅2~3日。主要危害體重100克以上的二齡蟹,當年一齡蟹發病率較低。溫度在28~33℃下流行最快,10月后水溫降到20℃以下,該病漸為少見。
預防與治療:
1. 選擇健壯的蟹種進行養殖,提高蟹種的免疫力,不從疫區引入蟹種,并對蟹種進行消毒。定期內服肝樂+百草解百毒+金多維混合拌料投喂。
2. 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防治結合的原則,為河蟹營造好的生態環境。
3. 發現有病蟹及時處理,用百安威+草解百毒(1組2畝)全池潑灑,連用2次,并用黑臭凈清除底部有毒有害物質,預防感染。同時將肝樂+草解百毒+金多維+腸順康混合拌料投喂,連喂3~5天。
細菌性疾?。?/span>
◇ 黑鰓、爛鰓病
病因:由弧菌、產氣單胞菌、愛德華氏菌引起。
癥狀:病蟹的鰓絲變深色,脫水嚴重,有炎癥,并局部潰爛,有缺痕。河蟹出現上草上岸現象
防治:
1.用百安威+草解百毒或適菌旺(1瓶2畝)全池潑灑;
2. 第二天按3畝.米用粒粒神+六控底健康混合干撒或直接用黑臭凈干撒;
3. 同時將肝樂+腸順康+本草康+金多維添加到飼料中投喂,連喂3~5天。
◇ 腸炎病
病因:投喂不科學、餌料質量差,消化不良而引起細菌感染或攝食某些藻類中毒引起。
病癥:病蟹游動緩慢,食欲不振,吃食減少或絕食,腸道發炎(嚴重時發紅),水腫且出現斷節、空腸現象。
防治:1.檢查餌料是否發霉或變質,或更換優質飼料,且投喂冰魚時一定要使用適菌旺或食鹽浸泡;2.定期使用發酵后的碳源乳酸寶進行投喂;3.發現有腸炎時內服:用肝樂+腸順康+酶解多糖+金多維拌料,連服3~5天。
◇ 甲殼潰瘍癥
病因:蟹體受傷后受細菌感染,水中銅、鋅等重金屬離子偏高。幼蟹至成蟹各階段都有可能染此疾病。
病癥:病蟹甲殼表面有大小不同的黑褐色潰瘍斑,有的呈鐵銹色,主要分布在蟹的腹部和步足關節處。蟹病初期在蟹的背殼上有若干個黃色潰瘍病灶。甲殼被侵襲成洞,可見肌肉或皮膜,最終導致河蟹死亡。
預防:1.避免損傷蟹體表、附肢及其他部位;
2.定期使用解毒超爽解毒,防止重金屬中毒;
3.夏季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質清新;
4.注重蛻殼期間的護理,定期用解毒超爽解毒,用離子對鈣+降解靈+利安多維補鈣固殼。
治療:1.第一天使用解毒超爽解毒,每瓶用3~4畝;
2.第二天使用百安威+百草解百毒(1組3~4畝)全池潑灑;再用黑臭凈全塘干撒;
3.同時將肝樂+腸順康+本草康+金多維拌料投喂,連喂5天。
◇ 爛肢病
病因及流行:主要是捕撈運輸、放養及生長過程中遭受機械損傷或敵害侵襲,使河蟹局部受傷后感染細菌所致。幼蟹至成蟹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癥狀: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爛,肛門紅腫,行動遲緩,攝食減少甚至拒食。最終因無法蛻殼而死亡。該病的起因是捕撈、運輸、放養過程中受傷或生長過程中被敵害致傷,引起病菌感染。
防治:在捕撈、運輸及放養過程中勿使蟹體受傷。治療方法同甲殼潰瘍病。
寄生蟲疾?。?/span>
◇ 蟹奴病
病因:池水含鹽量高,蟹奴大量繁殖寄生,幼體擴散感染所致。蟹奴寄生在河蟹的腹部,吸收河蟹的體液作為營養物質。蟹奴體呈扁平圓形,似棗狀,白色;1只蟹通常有幾個到10幾個蟹奴寄生。蟹種易感染蟹奴而得病,往往由引種而帶人池塘。幼蟹至成蟹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癥狀:病蟹腹部的臍略顯臃腫,揭開臍蓋,可見2~5毫米,厚約1毫米的多個乳白色或白色或半透明的粒狀蟲體寄生于附支或胸板上,病蟹不吃食,生長遲緩,脫殼困難,切肢再生能力喪失,性腺不發育,被蟹奴嚴重寄生的河蟹,蟹肉發臭,不能食用,俗稱“臭籠蟹”。河蟹寄生蟹奴后,不能再蛻殼,一般不能長成商品規格。
防治:1.在投放蟹種之前徹底清池,殺滅池內蟹奴幼蟲。
2.嚴格檢疫,剔除患病的幼蟹;
3.定期(每7~10天)用六控底健康和黑臭凈調養水質和底質,改善池塘養殖環境。
4.在有發病預兆的池塘,徹底更換池水,注入新水。
5.發病時按5畝.米用2瓶百安威+百草解百毒全池潑灑,第二天用黑臭凈全池干撒。
◇ 纖毛蟲病
病因:聚縮蟲、累枝蟲,單縮蟲、鐘形蟲等寄生蟲引起的疾病,在蟹塘有機物多,pH值較低,流水不暢的污濁水中生長繁殖,游泳體附在卵、幼體、蟹的體表、鰓、附肢上而發病。幼蟹至成蟹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癥狀:纖毛蟲常固著在河蟹體表各部位,呈棕色、黃綠色或灰黑色絨毛狀,病蟹體表污物較多,蟹體消瘦.行動遲緩。呼吸困難,進食減少,常溜邊不動,用手易抓到,手模體表和附肢有滑膩。剝開甲殼,鰓呈黃色或黑色且附著許多污物,說明鰓部受到侵襲,嚴重時,可堵塞進出水孔,使河蟹窒息死亡。
防治:
1.徹底清塘,改善養殖環境;
2.向池中注入新水,保持池水清新;
3.加強飼養管理,勤換水,投喂優質飼料,投飼量適宜,合理密養和混養;
4.用茶粕或三必康全池潑灑,再用特力鈣用水稀釋后全池潑灑,同時內服活性蒜寶+金多維+本草康,每天兩次,連用2~3天。
其它疾?。?/span>
◇ 高溫應激致死癥
病因:由于河蟹具有“怕熱不怕冷”的明顯特點,當水溫超過28℃時,河蟹的生理機能紊亂,抵抗力急劇下降,嚴重時神經系統被破壞,且水溫越高,死亡率也越高。
癥狀:高溫天氣每天死亡20~500只不等,且死亡數目越來越多。檢查蟹體,河蟹往往沒有力氣,撈離水面5分鐘就會死亡。發病塘往往水草較少或沒有,水質嚴重惡化,氨氮、亞硝酸鹽超標。
防治:白天用金多維+應吉寧全池潑灑;晚上10點按4畝用納米氧1瓶+黑臭凈2包加水混勻全池潑灑或肝樂+百草解百毒(一組3畝)全池潑灑。
◇ 中毒病
病因:池塘水質惡化,產生氨、硫化氫等大量有毒氣體;清塘藥物殘渣、過高濃度用藥、進水水源受農田農藥(化肥)、工業廢水污染、重金屬超標中毒;投喂被有毒物質污染的餌料;水體中生物(藍藻、甲藻)所產生的生物性毒素及其代謝產物等都可因起河蟹中毒。
癥狀:活動失常,背甲后緣與腹部交接處脹裂出現假性“蛻殼”,三角膜呈紅黑泥性異色,鰓絲粘連水腫,腹臍張開下垂,肢體僵硬,步足撐起或與頭胸甲離異而死亡。死亡肢體僵硬、拱起,腹臍離開,胸板下垂,鰓及肝臟明顯變色。
防治:
1.清塘忌用有殘毒藥物,消毒清塘后第3天用解毒超爽或凈水靈+百草解百毒降解殘毒;
2.在河蟹苗種放養前,徹底清除池塘中過多的淤泥,只需保留15厘米厚的塘泥,切記要用黑靚和靈活100進行生物凈化,消除養殖隱患;
3.凡進水和換水,及時用解毒超爽或凈水靈解毒。嚴格控制已受農藥(化肥)或其他工業廢水污染過的水進入池內;
4.投喂營養全面,新鮮的餌料;
5. 一旦發現上述癥狀,立即將解毒超爽或凈水靈(1瓶2~3畝)全池潑灑,適當換水,同時將凈水靈和開胃解毒靈拌料內服,每天2次,連喂3天。
◇ 蛻殼不遂病
病因:1.營養缺乏;2.體質過差;3.水環境突變(氣候或用藥不當引起)。
癥狀:河蟹新皮已經長成,不脫殼、或是脫殼中、脫殼后出現死亡。
防治:脫殼期保持水體穩定,加強營養,脫殼高峰及時潑灑利安多維+離子對鈣。
◇ “水癟子”病
“水癟子”是肝壞死嚴重時的一種類型,其腹部或附肢肌肉松弛,有充水現象,而且頭胸甲顏色較深、發黑,肝臟萎縮,肝絲發白,有粘液和積水,顏色變深或變淡,河蟹易上草、上岸、上籠,吃食減少、活力低下。
病因及防防治:同“養護”肝胰臟,防控“水癟子”。